熊祖聖  

 1999年,在偶然的機會下,18歲的熊祖聖在金獎配樂家 Ennio Morricone 的巡迴音樂會中深深地被電影配樂的無限魅力而感動。從那天起,他透過音樂與電影來思考他的生命方向, 藉著無間斷的學習、累積,至現今成為一位職業配樂師。電影音樂成為他與世界互動的工具之一。剛開始,他偏愛好萊塢高節奏、高戲劇張力的配樂風格,以至後來赴美進修專業電影配樂技巧。而近幾年,在多次與美洲、歐洲、亞洲配樂團隊的合作中,放眼國際,更使他特別關注於台灣電影在革新與傳統間因歷史背景而產生的的尷尬接軌。對熊祖聖來說,電影音樂是他的夢想依據,以音樂紀錄生活的點滴,生命也就多了些色彩。美國哥斯大黎加國家交響樂團指揮 George Monseur 曾說:在團隊中,他知道如何做到最好,且讓人感到舒適並擁有個人特質。他是一個有才華、熱誠且努力的音樂人,總以恭敬與正面的方式在最高的水準中獲得尊重。

2009~2010
赴美國柏克里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深造,主修電影配樂、副修指揮。師事 Mason Daring(電影海角天涯 Secret of Roan Inish、叢林地獄/遺忘之地 Limbo ...等72部電影)以及 Sheldon Mirowitz(艾美獎題名最佳原創音樂作曲,電影配樂50餘部(So Much So Fast, Missing In America...等)。指揮方面師事 George Monseur(哥斯大黎加國家交響樂團指揮)、Louis Stewart、Francisco Noya(美國麻州Longwood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以及 Isaiah Jackson。
2011 
年底以極優等學位榮譽畢業。在美期間深得指揮指導教授 David Callahan(布魯克林交響樂團前音樂總監兼指揮)的欣賞與肯定,參與 Youal-Jifh 多款遊戲配樂製作,並與美籍日裔導演 Tenzin Zara 合作影片 Art Works of Hope & Dreams 負責配樂製作。
2012~2013
於蒙太奇國際音樂有限公司(Montage Film Music Production)擔任影片配樂作曲,專職管弦樂編曲及音樂製作。作品包含多部華語地區知名偶像劇:原來是美男、愛的生存之道、小時代、威廉王子、真愛配方、在河左岸、明若曉溪、幸福魔法師、加油媽媽... 等等。
Next
較新的文章
Previous
This is the last post.